近几年,对矿物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如火如荼的矿物宝石收藏热潮似乎一浪高过一浪,越滚越高。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么多人喜欢它?到底是为什么它能使那么多人为它着迷? 矿物世界深奥莫测,不仅矿物种类纷繁多样、不胜枚举,而且各种矿物共生组合形态之多、之奇、之美更是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力。
与辉沸石共生的立方体晶形的绿鱼眼石,标本高8厘米,产地:Nashik, Maharashtra, Indien(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那申),摄影:Berthold Ottens,收藏:Jürgen Tron。 晶洞是矿物晶体栖身的最佳“洞房”,晶洞的种类和形式很多,各不相同。有只生长一种矿物晶体的晶洞,如常见的紫水晶晶洞,多数晶洞中往往是多种矿物共生的,而共同生长在同一洞穴中的多种矿物不仅外部形态截然不同,而且它们的化学组份和物理特性都大相径庭。 棱柱体晶形的无色鱼眼石,晶体端头呈尖三角型,标本长5厘米,产地:Jalgaon, Maharashtra, Indien(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甲贡),摄影:Berthold Ottens,收藏:Hans Breitenbach。 即使是同一种矿物的晶体,虽然第一眼看上去似乎晶形一致,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者马上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竟然会存在那么多的不同点 :不仅晶体各部分的比例相差甚远,而且连颜色和光泽也差别明显。
绿色片沸石,标本宽5厘米,产地:Shakur, Maharashtra, Indien(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沙库),摄影:Berthold Ottens,收藏:Erich Keck。 决定矿物晶体的大小的因素很多,首先要有足够多的矿化溶液,而且溶液中所含的矿化元素同样应达到必需的量,在这些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生长速度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了。一般来说,矿化溶液催生的晶芽生长速度越慢,生成较大型晶体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只能生成较小的矿物晶体。
与水晶共生的萤石(呈现该产地独具的典型共生特点)标本高9厘米,产地:中国江西大余县,摄影:Berthold Ottens,收藏:Erika Pohl - Schloss Freudenstein(德国欢乐石城堡)。 多数矿物标本的魅力并不在于它仅包含一种矿物,而在于它展示了多矿种共生的情况。不同矿物共生一体,色泽上的相互映衬,形态上的互为补充,形成美轮美奂的矿物标本精品。
典型的铜矿标本:蓝铜矿(蓝色)与孔雀石(绿色)共生矿,标本尺寸:5.8厘米 x 5.0厘米 x 4.4厘米,摄影: Rob Lavinsky。 大自然有时像个情绪变化无常的孩子,因此生长在自然界中的矿物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例如,一些本来已经发育生成的矿物晶体受到含有其他元素的溶液侵蚀,结果发生变异,出现混生的假晶现象 :原来业已成矿的晶体形态犹存,但该矿物晶体的内部构造和化学组份已经发生本质的变化,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矿物了。也就是说,虽然从外部晶形特征看还是最早形成的老矿物,但这只是表面假象而已,从本质上看,它早已被新矿物取而代之。 与水晶共生的重晶石(矿物共生组合特点是鉴定辨别矿物产地的重要依据),标本高9厘米,产地:中国四川峨边县金口河,摄影:Berthold Ottens,收藏:Erika Pohl - Schloss Freudenstein(德国欢乐石城堡)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蕴藏着无数的矿藏资源,自然界中的矿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矿物晶体形态和多矿种共生组合形式更是千奇百怪、千变万化、无奇不有。 每一块矿物晶体都是神奇的大自然创造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无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外表特征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它独具的不可复制的典型特色。恐怕这也正是矿物晶体最大魅力所在,正是它们的这些独到的特点深深的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矿物收藏爱好者。 可以说,地球之美,神于地表,妙在地下,贵为孕育。 地下深处的岩浆、热液与岩层地块的挤压、升落,伴随着亿万年的地质孕育,促使各种自然元素的相互组合、蜕变,造就了美轮美奂的矿物晶体。她们正静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和爱抚。
|